六月皖地,雨霁天晴。6月24日上午,一场满载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的“金徽新韵·共赴鲜夏”采摘活动在刘一盆蔬果基地启幕。河南籍乡贤、公益组织代表、媒体前辈与孩童们携手踏入这片智慧田园,在中国黄金合肥公司的助力下,共赴一场农业科技与社会责任交融的振兴之约。
智慧农业:2000亩土地上的科技奇观
走进占地2000亩的刘一盆基地,现代农业的创新图景扑面而来。作为安徽省无土基质栽培的领军者,这里以24项国家专利技术为核心,采用欧洲进口泥炭、椰糠等天然基质替代传统土壤,构建起全智能化种植体系。通过精准温控、水肥一体化系统,蔬果实现全年8 - 10茬不间断产出,产能达到传统种植的10倍。这里不仅是合肥及周边30余家高端餐饮、20余家连锁商超的“菜篮子”,更通过“绿色桥梁”每日向固始输送千份鲜蔬;其打造的党建研学平台,年均接待合肥市大众小学及各类研学人员近百万人,成为科技兴农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。
田园探秘:当孩子们遇见“空中农场”
步入蔬果大棚,仿佛置身未来农业的奇妙世界。悬空生长的西瓜宛如翡翠灯笼垂挂藤蔓,红、紫、绿、黄的小番茄在阳光下晶莹剔透,嫁接培育的辣椒树硕果累累,数十种无土栽培的蔬菜错落有致。
“原来不用泥土也能种出这么多宝贝!”参观者们惊叹连连,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眼前的科技奇观。科大附小一年级的陈杨明毅仰着小脸,兴奋地拽着姥姥:“快看!西瓜在天上荡秋千!”合肥市东方剑桥幼儿园孙艺悦,蹲在紫色番茄藤蔓前轻轻触摸果实,转头对志愿者笑道:“这番茄像被涂了魔法颜料,要是带回家种在阳台上,会不会也长出会‘飞’的西瓜?”
政企乡贤:共话振兴的暖心共鸣
在圣女果种植大棚,会员刘恒扬难掩激动:“看到家乡与合肥的‘绿色桥梁’如此稳固,我更坚定了把先进技术引回家乡的决心。”
中国黄金合肥公司副总经理翁勇清俯身观察无土栽培的紫包菜,指尖轻触紫得发亮的叶片感慨:“扎根安徽二十余载,中国黄金从走进大山慰问学习优异却暂遇家庭困难的孩子,到盛夏为环卫工人送清凉;从陪伴智障儿童绘画,到为白血病患儿举办生日会,每一次公益行动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。你看这紫包菜在基质里舒展的样子——今天带大家体验‘空中农业’,就是想让公益的温度与科技的力量握个手,把希望种进每个角落。”
红色长廊里的传承与畅想
78岁的老报人、合肥市风筝协会党支部书记吴法宝在党建文化长廊驻足许久,指尖划过“科技兴农 党建领航”的标语时,忽然指向远处正在采摘鲜果的孩子:“你瞧那些悬空西瓜,比我们当年农田耕作图景新奇多了!”他转身对同行者笑道,“风筝协会打算发起‘农业科技主题风筝赛’,把无土栽培的番茄、立体生长的西瓜画到绢面上,让乡村振兴的故事顺着风,从这片大棚飞到更多人眼前。”
大棚一隅的温暖期许
合肥乐善公益理事长陈余文与公益伙伴们围在立体栽培架旁,看着听障儿童研学计划的草图,眼中满是期待:“上周有个听障孩子问我,植物生长有没有声音。”他手捧紫心菜,“我想带他们来触摸这充满生命力的叶片,感受基质里水分滋养的力量——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技术,不正是为特殊孩子打开的一扇感知之门吗?科技与公益搭起的这座桥,能让每个生命都触摸到生长的力量。”
同心筑梦:从田间到心间的振兴力量
当满载鲜蔬的篮子被孩子们高高举起,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幕。从智慧大棚里24项专利构筑的科技王国,到红色长廊中党建引领的精神脉络;从央企将公益实践嵌入田间地头的担当,到乡贤把先进技术引回家乡的赤诚——这场采摘活动早已超越田园之旅的范畴,成为政企民三方用科技赋能、以公益凝心、靠文化聚力的振兴实践。当金徽之光洒向皖疆沃野,科技与善意的种子已深深扎根,正待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,生长出更丰茂的未来。(牧意)
众和配资-兰州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软件-配资网上炒股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